标签为“Glock”的页面如下
Glock 編號的意義
Glock 手槍的「數字編號」(如 Glock 17、19、18、26 等)其實並不是代表口徑或彈匣容量,而是根據 Glock 公司在開發專利時的順序編號。
常見型號說明
| 型號 | 意義 / 特點 |
|---|---|
| Glock 17 | 第一款正式軍警用手槍,為 Gaston Glock 取得的第 17 項專利(9mm 口徑)。 |
| Glock 18 | Glock 17 的全自動版本(可選射、全自動)。 |
| Glock 19 | Glock 17 的縮短版本(compact 版本,方便攜帶)。 |
| Glock 20 | 使用 10mm Auto 彈的版本。 |
| Glock 21 | 使用 .45 ACP 彈。 |
延伸閱讀
想了解各世代的代表型號,請參考 Glock Gen 1-5 的代表型號。
Glock 手槍完整介紹
Glock 的起源與命名系統
Glock 是由奧地利工程師 Gaston Glock 在 1980 年代開發的手槍系列,以其創新的聚合物框架設計和可靠性聞名於世。對於初次接觸 Glock 的人來說,可能會對其命名方式感到好奇,為何Glock有G17 18 19的編號?這個問題常常是許多人的疑問。
世代演進歷程
隨著時間推移,Glock 經歷了多次技術改進和升級,從最初的第一代到現今的第五代,每一代都有其特定的改良特徵。想要快速了解不同世代之間的差異,可以參考Glock 1-5代簡介的說明。
多樣化的口徑選擇
此外,Glock 提供多種不同的口徑版本,從常見的 9mm、.40 S&W 到 .45 ACP 等,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,無論是執法單位、軍事用途或是民間射擊愛好者都能找到適合的型號。
Glock 口徑版本比較:9mm vs .45 ACP vs 10mm
主要口徑規格比較
以下是 Glock 三種主要口徑的詳細比較表:
| 項目 | 9×19mm(9mm) | .45 ACP | 10mm Auto |
|---|---|---|---|
| 彈徑(近似) | 9.01 mm | 11.43 mm | 10.16 mm |
| 常見彈殼長度(近似) | 19.0 mm | 23.0 mm | 25.0 mm |
| 典型彈頭重量(gr) | 115–147 gr | 185–230 gr | 155–200 gr |
| 典型 muzzle velocity(fps / m/s) | 約 1150–1300 fps(351–396 m/s) | 約 800–900 fps(244–274 m/s) | 約 1200–1400 fps(366–427 m/s) |
| 典型 muzzle energy(ft·lb / J) | 約 340–550 ft·lb(460–748 J) | 約 260–414 ft·lb(356–561 J) | 約 495–870 ft·lb(672–1180 J) |
| 典型用途 | 防衛、執法、競技、民用 | 傳統近距止戰、防衛(大口徑) | 能量大、狩獵、防衛、彈道穿透/遠距能量較佳 |
| 優點(簡述) | 抑 recoil 較低、容量高、彈料容易取得、通用性強 | 衝擊力大(較寬彈頭)、近距止戰效果佳 | 能量高、扁平彈道、在較遠距離保留能量 |
| 缺點(簡述) | 在某些情況下穿透/停止力需靠設計良好彈頭 | 容量與後坐力不利於快速射擊 | 後座力、槍體磨損與射手掌控難度較高;彈藥成本/取得較 9mm 少 |
| 常見 Glock 代表款(原廠/常見) | G17 / G19 / G26 / G34 / G43X / G48 | G21 / G30 / G36 / G41 | G20 / G29 |
如何選擇適合的口徑?
- 9mm:最適合新手和日常訓練,彈藥便宜且容易取得
- .45 ACP:適合追求大口徑停止力的使用者
- 10mm Auto:適合需要更高能量的場合,如狩獵或野外防身
為何 Glock 有 G17、G18、G19 的編號?
Glock 編號的真相
Glock 手槍的「數字編號」(如 Glock 17、19、18、26 等)其實並不是代表口徑或彈匣容量,而是根據 Glock 公司在開發專利時的順序編號。
常見型號說明
| 型號 | 意義 / 特點 |
|---|---|
| Glock 17 | 第一款正式軍警用手槍,為 Gaston Glock 取得的第 17 項專利(9mm 口徑)。 |
| Glock 18 | Glock 17 的全自動版本(可選射、全自動)。 |
| Glock 19 | Glock 17 的縮短版本(compact 版本,方便攜帶)。 |
| Glock 20 | 使用 10mm Auto 彈的版本。 |
| Glock 21 | 使用 .45 ACP 彈。 |
延伸閱讀
想了解各世代的代表型號,請參考 Glock Gen 1-5 的代表型號。
Glock 1-5 代簡介:從原型到現代化演進
🔹 Glock 第1代(Gen 1)
-
年代:1982年
-
特色:最初版本,外觀簡單、無指溝、握把光滑。
-
用途:奠定了聚合物框架+擊針擊發的經典設計。
🔹 Glock 第2代(Gen 2)
-
年代:1988年左右
-
特色:增加握把防滑紋、加強滑套結構、底部加上凹槽以利拆解。
-
改進重點:更好握持、更耐用。
🔹 Glock 第3代(Gen 3)
-
年代:1998年左右
-
特色:加入手指凹槽、拇指托位、滑套導軌前端增加加強筋。
-
新技術:部分型號有配件導軌(Picatinny rail),可裝燈或雷射。
-
用途:成為警用與民用最普及的一代。
🔹 Glock 第4代(Gen 4)
-
年代:2010年
-
特色:可更換背板(握把厚度可調)、雙回位彈簧系統。
-
改進重點:更低後座力、更佳人體工學。
Glock Gen 1-5 的代表型號
各世代代表型號一覽
-
Gen 1(約 1982–1987)
- 代表:Glock 17(第一款問世、Glock 系列的原型)。
-
Gen 2(約 1988–1997)
- 常見/在此時期出現或改良為 Gen2 樣式的:G17 (Gen2)、G18(選射/自動機型,1987/1988 前後推出)、G19(首度量產並普及於此期)等。
-
Gen 3(約 1998–2009)
- 大量型號以 Gen3 样式廣泛生產:G17 / G19 / G20 / G21 / G22 / G23 / G26 / G27 / G34 / G35 等(Gen3 是 Glock 最普及的世代之一)。
-
Gen 4(約 2010–2016)